截至12月20日,兰州市2013年优良天气已达292天,占全年天数的80%。兰州,这个一度被列入“十大污染城市”的反面典型,竟能拨云见日,成为空气质量达标的正面典型。
听起来是奇闻,付出的努力却绝非笑谈。“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兰州干部群众以壮士断腕的气魄,齐心协力、共同治污的结果。”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说。
打蛇打七寸:
工业入手,严控生产污染
由于“两山夹一河”的特殊地形,兰州空气流动缓慢,上空一旦出现污染物就很难消散。因此,雾霾长期“盘踞”兰州。市民们常常调侃兰州为“锅盖下的城市”。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上任伊始,就要求兰州市坚决治理空气污染。他说:“要做大做强做美兰州,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兰州。”“把污染治理好,一靠决心,二靠力度。”省长刘伟平亲自带领相关部门与环保部沟通,争取加大对兰州空气治理的支持力度。
在兰州市委、市政府的指挥下,一场力度空前的治理空气污染攻坚战打响了。
兰州市大气污染呈工业、燃煤、扬尘及机动车尾气混合型特征,其中工业废气约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一半。要治好兰州的空气,首先必须严控工业污染。兰州市从“关、停、搬、改、管”5个方面严控工业污染。
“关”,淘汰13家企业的落后产能;
“停”,对210家重污染企业实行强制停产减污,对86家“两高”企业实行冬至前后40天和重污染天气限产措施;
“搬”,借助兰州新区建设机遇,全面启动主城区69家工业企业向兰州新区搬迁改造,主城区周边230家小型铸造、热加工企业向远郊县区工业园区搬迁和升级改造;
“改”,对钢铁、火电、水泥等工业污染大户,督促实施火电企业脱硫、水泥企业脱硝等33项深度治理项目;
“管”,“冬防”期间对工业企业实施特别管控措施。
对容易激发扬尘污染的“削山造地”及其他建设项目,兰州市实行严格管控。环保部门督促各施工单位对裸露地面和采掘面喷洒抑尘剂或覆盖绿网,防止扬尘。全市471个施工工地全部实行绿色施工。对未达到环保要求的工地,责令其当即停工整顿、限期整改。
“要敢于对大企业说不。”兰州市长袁占亭说,对兰州石化及市区3个热电厂等排污大户,市政府给予“重点关照”。
从源头防治:
多管齐下,减少生活污染
今年9月,全国许多地区连续被雾霾笼罩,兰州市却首次跻身全国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十位城市,列第六位。“兰州好天气”一度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
兰州每年污染最严重的是冬季。随着供暖季节的到来,空气质量依然面临严峻考验。对此,兰州早有准备。早在2012年,省市两级政府将兰州供热改造列为重点工程,决定利用热电联产并网、清洁能源改造等方式,用3年时间完成市区439家、693台燃煤锅炉改造任务。
兰州供热改造,需要实施六大配套项目。利用热电联产供热管网项目可形成5098万平方米供热能力,需配套建设供热管网215公里,建设热力站381座,拆除和替代燃煤小锅炉853蒸吨;利用清洁能源对供热燃煤锅炉进行改造,需配套建设中压天然气管网122公里,配套气量3亿方,完成86座2546蒸吨燃煤锅炉改造。10月底,兰州市供热改造基本完成。11月1日,兰州市民开始享用天然气供暖。
汽车尾气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兰州市交管部门严格限制过境大型货车进入市区,同时在城区主要地段利用红外检测车对行驶车辆进行污染物排放动态检测,依法查处尾气超标车辆。冬至前后40天和启动大气污染红色预警时,兰州在此前实施的尾号限行基础上,全面实行市区机动车单双号限行。
为抑制生活污染,兰州还在主城区开展“全民洗城”活动。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环卫部门的洒水车穿梭于兰州各干道,洒水降尘。许多市民感叹,兰州的马路有了“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感觉,空气湿度明显提高,近地浮尘大大减少。
管控结合:
责任到人,实施网格管理
“炉子一冒烟,就有人来问责。”兰州市城关区雁南路一家小餐厅的老板张先生告诉记者。为了治理空气,兰州市的社区干部全都绷紧了弦,可以说是“严防死守”。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支援市民将有烟煤免费兑换成无烟煤。市里专门制作可直接用火柴引燃的无烟蜂窝煤,免费发放给市民。
兰州市广泛发动群众,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全面落实“属地化、网格化”精细管理制度。兰州各区县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每块网格由一名网格长、4名网格员组成大气污染防治日常监测小组,负责各自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日常监测工作。网格长由该网格所属社区选派一名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由楼院长、居民代表、商户代表和相关单位代表担任。同时,在街道设置环保专干和数字化监控指挥平台,利用高清探头,对辖区各网格进行全天候、全覆盖的实景监控。一经发现区域内有偷偷排污、燃烧有烟煤、焚烧秸秆垃圾、煤堆灰堆无遮盖措施等现象,即由网格长、环保专干通知街道综合执法队到现场进行处置。
兰州市委市政府一再强调,要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确保人员、工作和措施到位,对工作不力、延误进度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一票否决”,严格问责。两年来,包括市环保局前局长在内的多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因治污不力被问责甚至免职。
兰州还成立督查考核组,采取“听、查、看、访、办”等方式,每周开展督查考核,跟踪督办重要工作,对重大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同时,设立举报专线,鼓励群众举报环境违法问题,对造成严重污染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形成全民监管的局面。领导重视起来,群众动员起来,网格化管理与数字化监控结合起来,使污染源得到有效管控。
关键在人:
共同参与,巩固治污成果
为了空气治理,很多企业压减了产能;很多车主不得不改乘公交车出行;很多干部24小时值班监控……兰州市环保局局长闫子江坦言,为了空气治理,市民克服了诸多不便,相关企业做出了牺牲。
“两山夹一河”的兰州终于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现了空气优良天数292天的目标,而且中重度污染天数下降60%。进入11月份以来,兰州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下降近三成,街上也很少见到戴口罩的人。
“兰州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探索了很好的经验。”日前召开的全国环保厅(局)长座谈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会议,印发了题为《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经验值得推广》的材料。国家环保部将兰州市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总结为:党委政府重视是做好污染治理工作的根本保障;严格考核问责是做好污染治理工作的关键举措;激励约束机制是做好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创新管控手段是做好污染治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全社会共同参与是做好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明年,兰州将把成熟有效的管理方式常态化,并着重以技术创新巩固治污成果,将引进“双良”余热回收技术,对供热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届时供热消耗的天然气将下降10%,同时其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废气将在现有基础上下降99%。
兰州拨霾见日
2013-12-21 16:27:0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截至12月20日,兰州市2013年优良天气已达292天,占全年天数的80%。兰州,这个一度被列入十大污染城市的反面典型,竟能拨云见日,成为空气质量达标的正面典型。 听起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