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瞄准“软腐败” 重拳整治公务接待“顽疾”
2013-12-10 17:49:36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8日公布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对公务接待中暴露的部分顽疾逐一开出药方。这份严字当头的文件被视为对八项规定、反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8日公布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对公务接待中暴露的部分“顽疾”逐一开出药方。这份“严字当头”的文件被视为对八项规定、反四风等举措的细化,旨在重拳整治三公消费中的“软腐败”。
 
    严字当头 力刹公务接待“歪风”
 
    记者梳理发现,与2006年共计19条的“旧版”相比较,8日公布的“新版”《规定》增设至26条,其中,15条为全新内容,7条进行了大幅修改。值得注意的是,为严格和细化各项要求和标准,《规定》共提出38项禁令,包括11项“禁止”事项和27项“不得”要求,可谓严字当头。
 
    一段时间以来,“大吃大喝”一度成为公务接待中最遭社会诟病的问题,“被接待”现象十分突出。为此,《规定》作出细致要求,并特别要求“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
 
    除了对公款大吃大喝“顽疾”的整治,《规定》还重点在“住”、“行”、“游”等方面划设“高压线”,其中提到,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近年来,一些公务接待活动出现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和奢侈浪费等现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严字当头的这份《规定》旨在狠刹公务接待中的“歪风”,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巡视员林家彬认为,《规定》对在短期内刹住“大吃大喝”的风气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看,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规范财务、财政支出等制度建设。
 
    细规保政策不走样 重拳治“软腐败”
 
   “过去我们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也很多,但是群众经常抱怨‘几十个规定管不住一张嘴’,为什么规定执行不力、落不了地?”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反问。
 
   “为此,人们常常责怪监督不力,其实并不尽然,因为有一个重要方面被忽视了,那就是规定本身有没有细致到可操作、能监督。”在戴焰军看来,这一《规定》的最大进步在于政策设计的细致化,“这是保证政策真正落地生效的前提”。
 
    正如专家分析,观察这份3000余字的文件可见,“细致”可谓贯穿始终的特点。其中,在接待单位安排的工作用餐方面,《规定》甚至细致到对于陪餐人数的严格控制:“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戴焰军说,长期以来,治理三公浪费和腐败的规定多是粗线条的,类似“原则上”、“一般为”这样的模糊表述,正是因为规定本身的不清晰,使得其在执行和监督中留了很多“制度口子”,导致政策走样。
 
  “三公腐败是一种‘软腐败’,是特权腐败的一种表现。”竹立家说,因为老百姓对这种明目张胆的特权腐败看得见、摸得找,所以它对党和政府威信的负面影响最大。此次《规定》之所以从细处着手,正是试图破解这一“顽疾”。
 
    中央“组合拳”构建遏制三公腐败之笼
 
    围绕三公消费而产生的三公浪费乃至腐败,长久以来备受民众痛恨,但又屡禁不止。为此,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一年多来,一系列厉行节约和整饬作风的政策“组合拳”亦是将严控三公作为主要着力点。
 
    在担任国务院总理后的首场记者会上,李克强毫不回避地回答了有关三公经费的问题,他并代表本届政府“约法三章”:本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5年内停止新建、扩建、迁建、购置楼堂馆所,规范办公用房管理,切实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
 
    9月,中国官方又对外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严禁各单位借会议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会议用房不得安排高档套房;会议用餐应严禁提供高档菜肴,不安排宴请,不上烟酒……中央“狠刹三公”劲风刮向官场中的“会议腐败”现象。
 
    今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包括“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等一系列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指向性的内容,被舆论称为“重拳遏制三公腐败”。
 
    据上述条例制订的这一规定,成为当下舆论热议的焦点。对此,竹立家指出,作为对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等的细化,政策制订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要落到实处。(中国新闻网,记者 马学玲 阚枫)
 
    基层接待工作有了“松绑”的感觉
 
    郭才(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接待办主任)
 
    和全国各地的接待部门负责人一样,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接待办主任郭才对“迎来送往”之苦体会深刻。
 
    他说,往年旅游旺季,自己都得不停地到处“赶场”,频繁地安排接待仪式,一拨客人未走又来了一拨,有时候忙得太晚只好夜宿旅游景点。
 
    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新规对减轻基层繁重的接待任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让不少身处接待一线的人员有了明显“松绑”的感觉。
 
    在接待部门工作7年的郭才有很多细微的感受。几乎没有烤全羊、敬酒、警车开道、打横幅等迎接仪式了,有时候打个电话就能安顿好吃饭住宿的事情。中午的工作餐都不上酒,一般半个小时内就吃好结束。留宿的客人也越来越少,不少人只要当天结束工作便飞走,接待程序大大简化。
 
    不仅如此,接待频次也大大降低。就算是在旅游旺季,一天的客人也最多两三批次,接待经费也随之减少,当地今年的接待经费比去年减少了30%。
 
   “建章立制是解决接待浪费的治本之策,上面有了细致的明文规定,这让基层接待更有可操作性。”郭才说,从浓烈的热情接待突然来了个大降温,最初肯定会让“客人们”不太好接受,但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大家渐渐都会“习惯成自然”。
 
    说起新规的实际操作,郭才有一点儿困惑:中国人向来热情好客,尤其少数民族地区的接待习俗历来浓厚,如何既能遵循中央的各项接待规定,还能保证符合地区实际,这确实不太容易做得那么完美,还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进一步摸索实践,力争做到财力上不浪费经费,感情上又不怠慢客人。
 
    王先生(某国企分公司接待办主任)
 
    八项规定之后接待盛况不再一家国企分公司接待办主任王先生也对接待之苦感同身受。他说:旅游季节是接待任务最重的时候,一个科级干部同时接待几位厅局级领导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今年夏天这样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在没有新规等“杀手锏”之前,有的管理者习惯了大手大脚。比如,本来是某个部门承办的全国性会议,作为承办方的企业领导在酒桌上一高兴拍脑袋决定:这个活动全部经费咱都包了,就这么一句话可能就得花出去几百万。现在可是没那“魄力”了!
 
    过去,处理超标接待最多是“罚酒三杯”批评说教,现在有了法律法规约束,地方上“出手”都会谨慎很多,很少有人敢顶风作案。
 
    新规是否就能确保没人搞变通呢?王先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说实在的,有几个基层干部愿意每天觥筹交错,喝得东倒西歪,连家庭都照顾不上?不过,接待产生“生产力”啊。于私,不掏自家一分钱就能黏糊上和对方的感情,将来自己办事也方便。于公,项目拨款、政策倾斜等都要靠接待来解决。
 
    尤其在贫困地区,热情的接待可能就是拉近感情最好的方式。平时想见都难见的上级部门的人下来调研,莫非就靠薄酒素菜招待一番?暗地里总想找办法补上。“若要让公务接待变得纯粹,还需要一步步出台很多配套的改革措施,否则人们就会挖空心思去规避新规。”这位接待办主任坦言。
 
    中国高端餐饮的穷途末路?
 
    全国过半重点餐饮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个别高端餐饮企业下降达300%;北京半年减少2000余个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湘鄂情关闭8家直营门店……2013年,中国高端餐饮整体进入寒冬。
 
    12月8日,《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出台,进一步规定公务接待“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
 
   “规矩越具体越好动真格,小手术也能解决大问题。高端餐饮萧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吃喝风的转向,其背后则是作风的改变。”专家表示,公款大吃大喝这个早该攻陷的堡垒,在2013年随着中央一系列举措出台而开始瓦解。
 
    北京“部委街”遭遇史上最强“寒流”
 
    因聚集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核工业集团等20多个“有权”“有钱”的单位,北京月坛一带被称为“部委街”。
 
    傍着这些单位,这条街上曾聚集了众多高端餐厅。然而,自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它们遭遇了史上最强“寒流”。
 
    处在“部委街”上的湘鄂情旗舰店,如今大门上方霓虹灯闪烁着“刀王铁板烧”。记者刚走进大厅,就有两三个服务员过来招待。前台的名片盒里,放着两叠名片:“菁英·湘鄂情”和“家庭欢聚餐厅·刀王铁板烧”。
 
   “刀王是湘鄂情旗下的,换个名字能改变一下印象。”餐饮部经理吴女士说,事实上也确有改变。现在主推的家宴套餐5位共888元,比原来的人均费用还低。
 
    北京湘鄂情集团2013年前三季度报告显示亏损3.03亿元,关闭8家门店,净利润同比下降340%多。
 
    另一家在“部委街”上经营了11年的美林阁北京旗舰店,已于今年5月1日歇业。“原来很火,常有人抢不到车位。”月坛大厦一位停车收费员说。
 
    悄然变化的高档餐饮正在改变百姓对“部委街”的看法:四星级的宝瑞酒店将一楼包间拆成散桌,对外主打家常菜;华天同和居曾经热卖的佛跳墙被特色烤馒头取代;许多餐厅菜品价格下调了30%至50%……
 
   “以前,这些高档餐厅门口停满了豪车,夹杂着称呼官衔的各种地方口音。”家住附近的陈女士说。
 
    中国烹饪协会的调查显示,今年前2个月,受高端餐饮拖累,全国限额以上企业的餐饮收入出现史上首次负增长,此后一直低迷。
 
    今年前三季度,一些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5%以上,有的达到70%。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说,政务酒宴订单减少是高端餐饮低迷的最直接原因。如今高端餐饮开始转为服务商务、团体或大众。
 
    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谢春涛表示,一年来,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使依赖公款的畸形消费正回归市场。高端餐饮的转型,也表明了公款吃喝及其背后机关作风的转向。
 
    奢侈吃喝未绝迹 花样翻新避风头
 
   “52度五粮液已经没货,茅台也要预定。”“部委街”上华致酒行的店员说,“我们这儿地段好,都是成件地走货。”店员还给记者支招:送给领导可以用储值卡或提货单,也可帮忙处理外包装。
 
    隔壁一家海参专卖店店员也表示:“在这里卖不愁销量。”他说,5500元一盒的淡干海参有人出手就是18盒。
 
    记者调查发现,高压之下,奢侈吃喝现象并没有绝迹,反而出现了地点私密化、餐饮住宿化、买单老板化等一些新花样。
 
    ——会所成食堂,食堂成会所。位于“月坛59号”的明华新源饭店的7个包间中,有3个被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等单位包为领导的午餐地点,价格标准服务员不予透露。大众点评网上显示这家饭店人均消费为五六百元。
 
    而另有一些单位则将食堂升级为“会所”,不仅内部环境重新装修,而且聘请更优秀的厨师,兼顾员工就餐和公务接待。
 
    ——公务宴请向私房“转移”。有的星级酒店在小区内租下花园洋房,装修成包间营业;有的高档酒店改变厨师坐店烹饪方式,推出上门做菜等服务。
 
    ——“特色”农家院变身“特设”餐厅。“今年有很多领导来吃饭,生意很火。”一位农家餐厅老板说,“来这可以吃山珍野味,而且很难被外人发现。”
 
    ——餐饮消费开住宿发票。重庆一位餐饮企业负责人透露,星级酒店不仅有餐饮经营项目,还有健身、住宿等其他经营项目。一些单位宴请全部开具住宿发票。
 
    ——公家请客老板结账。重庆沙坪坝区大学城一位建筑老板告诉记者,近期邀约自己一起吃饭的基层干部多了,“主要是结账”,一般是为基层个别部门聚餐买单。“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他说,买单的机会多,以后办事更顺利。
 
    作风之变,从“不敢”到“不为”还有多远?
 
    对于部分奢侈吃喝现象转入地下的新动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奢侈浪费的不良作风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管得紧会更加谨慎,管得松也许会反弹,有些“闻风而动”的意味。
 
  “目前的监督更多是让各级领导干部‘不敢’吃喝,还需要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机制,使这些干部真正做到主动‘不为’。”竹立家说。
 
    谢春涛说,吃喝的背后是作风问题,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和公信力:公款吃喝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严重败坏党的形象;公职人员接受吃请,吃喝之后可能紧接着利益交换,这样后果更严重。
 
    受访专家建议,推进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公开透明,建立覆盖政府所有收支的预算体系,进一步细化公务接待规定;严厉打击变相的公款消费,建立健全高效、通畅、公正的举报投诉渠道,真正把监督权交给群众;对公款吃喝以及公务人员接受吃请问题,要严格落实问责机制,真正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促进作风持续好转。
 
   “不良风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起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许传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长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要将重要时间节点连成线,一抓到底。
 
    谢春涛指出,从去年的中央“八项规定”到今年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从禁送土产、月饼到禁印挂历、贺卡,一系列具体可行的规定让人们看到了党中央的坚决态度,反对“奢侈浪费”绝不是一阵风。

相关热词搜索:云南华政教育 云南省公务员面试培训 事业

上一篇: 社会热点:4G牌照发放 资费能否平民化是关键
下一篇: 面试热点:高考改革:向公平与素质加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