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不仅要跑赢CPI,更要逼近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否则就会有巨大的福利损失。
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只要简单看几个参数,就可看出它是不可平衡的,在可持续性上存在巨大的隐患。
■ 对话动机
12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报告指出的一系列问题引发公众关注。
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额突破2.22万亿元,在32个统筹单位中(31个省份加上新疆兵团),2011年收不抵支的有14个,如果没有相应的财政补贴,支付缺口将达767亿元。
如此规模的“空账”,是否意味着养老金的亏空?700多亿元的收支缺口,要如何解决?
2万亿“空账”
不是养老金“亏空”
这一代人要建立自己的账户,但上一代人谁来养?在制度建立之初,我国没有解决这个“转型成本”问题。
新京报:个人账户2万多亿元的“空账”,是否意味着养老金的“亏空”?
郑秉文:这是两个概念,完全是两回事。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制度,我们叫“统账结合制”,或者说“部分积累制”。
社会统筹用于支付已退休的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则是用于个人积累,退休时开始支付。
所谓的“空账”是指,个人账户的部分也被拿去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2011年全国个人账户的空账额是2.22万亿元,首次超过2万亿大关。
但从整个养老金的收入支出来看,制度能够大体维持平衡。
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4130亿元,其中财政补贴2272亿元,“非正常缴费”收入1898亿,这包括补缴、预缴、清理历史债务等。
新京报:这些“空账”是怎么来的呢?
郑秉文:社会保障制度的本来面目是“现收现付”,也就是下一代养上一代。但这一代人要建立自己的账户,上一代人谁来养?
因此个人账户的制度一建立,就面临一个“转型成本”。在十几年前制度建立之初,我国没有解决这个转型成本问题。
新京报:所谓“转型成本”,就是现在退休的一部分人当初没有缴费,却要拿钱?
郑秉文:对。我国建立这个制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是国企改革阶段,国企员工都是企业劳动保险,因此亟须建立一个社保制度,替代企业保险制度。
这些退休人员为经济建设贡献了一辈子,由于制度转型的原因不发给他们养老金是不行的,于是国家建立了“部分积累制”,你自己积累一点,拿出一部分来养老头老太太。
交15年,拿25年
现行养老金制度面临压力
最低缴费15年,到了50岁就可拿退休金,活到75岁,那就是拿25年的养老金。交15年的,拿25年的,这个制度可持续吗?
新京报:有人说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不可持续”?
郑秉文:养老金制度要有一个精算,但我们的制度只要简单看几个参数,就可看出它是不可平衡的。
例如,如果一个灵活就业人员按照最低缴费15年,女工到了50岁就可拿退休金,根据中国的寿命预期,可以活到75岁,那就是拿25年的养老金。
交15年的,拿25年的,这个制度可持续吗?交的是平均工资的20%,拿的养老金如果是按未来社会平均工资的40%来计算的话(2011年的养老金替代率大约是42%),那么,她交这十几年的钱,还不够她拿5年退休金的。剩下20年,这个钱谁给她掏?
类似这样的问题在这个制度设计里还很多,这些都是制度不可持续性的重大隐患。
新京报:你曾说过,现有的养老金制度这样运转下去,15年之后的养老金可能吃不上盒饭,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郑秉文:按最低缴费15年计算,按养老金计发公式,每缴费一年就拿相当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一个百分点,15年就是15%。
例如,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制造业年平均工资为36494元,每月平均也就是3041元,15%的替代率每月只有456元。所以,每月四五百元,也就仅够吃盒饭吧。每天平均生活费只有15元。
当然,我说的这是极端的情况,都按照最低缴费年限缴费。实际情况也差不多,比如,新农保中,绝大部分农民选择的缴费是最低档,就是每年100元,几乎很少选择第5档500元的。
再举个例子,法国规定最低缴费年限是37年半,后来发现37年半不可持续,要提高到40年。37年半都不可持续,中国15年,可持续吗?
欧洲有几个国家,规定67岁退休,目的就是维持相当水平的替代率不变。否则,就或是降低替代率,或是提高缴费,或是提高退休年龄。这是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导致的,不是人的意志可以转移的。